##Django的Model的继承有几种形式,分别是什么?
###抽象继承:
顺便复习OOP思想,继承是面向对象的大前提。抽象类之所以被创建是用来被继承的;一个类如果包含任何一种抽象方法,那么它就是抽象类;抽象方法一定要在子类中被复写;在继承关系中,抽象类永远在树枝节点上,而且对于Python来说,已经没有这么多约束了。
回到Django的Model
也一样,当我们需要某些公共方法字段时,就需要一个父类为其他子类服务,这个父类没有manager
,Django也不为这个类创建表,这种继承的定义方法如下:
class Animal(models.Model):
name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50)
age = models.PositiveIntegerField()
# 下面这句决定了Animal是一个抽象类/Model
class Meta:
abstract = True
class Human(Animal):
kind_hearted = models.BooleanField()
sex = models.CharField('sex', choices=(('m','male'), ('f', 'female')), max_length=1)
#...
上例中,Human
的子model
中,自然包含了name
和age
的字段,但是Animal不能作为正常model使用,由于没有manager,所以也不能实例化、保存。在子类中,不可以建立与这个抽象父类中的相同的字段,Django表示对报错负责。
###正常的继承,多重继承,Joined映射
和抽象继承的主要区别是父类这时也可以拥有数据库表了,并且不在身为存储公共信息的抽象类了,父类也可以进行实例化,查询等操作了。
class Country(models.Model):
name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10)
#...
class Province(Country):
return = models.BooleanField()
#...
###代理
即在子类中只能增加方法,而不能增加属性,在不影响父类数据存储的前提下,使子类继承父类,此时子类称为父类的“代理”
。例如:
from django.contrib.auth.models import User
class Person(User):
# this makes a class proxy
proxy = True
def can_dance(self):
return True
# both Yellow and Black can_dance :)
class Yellow(Person):
hometown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30)
class Black(Person)
tribe_name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100)
我们为Person
类增加了一个方法,可以跳舞,并且保持了User
的数据字段的不变。
##Django的Queryset是什么,objects是什么,objects在哪里可以定义
query + set
,已经能猜出大概,它对应着数据库中的若干条记录。
例如有一个叫做Order
的模型,在project的根目录下进入shell进行操作:
$python manage.py shell
>>>from app.order.models import Order
>>>type(Order.objects)
<class 'django.db.models.models.manager.Manager'>
>>>
>>>order = Order.objects.all()
>>>type(order)
<class 'django.db.models.query.QuerySet'>
上述方法很常用,看继承关系去理解Queryset
和objets
。objects
是每个Model
默认的manager
类,通过manager的方法(也可通过QuerySet
的方法得到,当然QuerySet
也来自于manager
),得到相应的Queryset
,用以对数据库模型字段进行更多的操作。
objects(manager)
方法可以自定义添加,也可以直接赋值覆盖掉默认的管理方法。
试着添加一个新的管理器的步骤是这样,首先定义一个manager
类继承自models.Manager
,并在其中对self进行操作,如下:
# new manager
class OrderManager(models.Manager):
def title_count(self, keyword):
return self.filter(title__icontains=keyword).count()
class Order(models.Models):
title = models.CharField(max_length=100)
# ...
#objects = models.Manager()
objects = OrderManager()
def __unicode__(self):
return self.title
上述例子中我们把OrderManager
赋值给了objects
,替换了默认的管理器。
tips:如果增加了新的管理器,且没有替换掉默认管理器,那么默认管理器需要显式的声明出来才可以使用。
##Django中查询queryset时什么情况下用Q?
在进行相对复杂的查询时,使用django.db.models.Q
对象。
例如需要进行复合条件的查询的SQL语句如下:
SELECT * FROM order WHERE id BETWEEN 20 ADN 100 AND(num <= '20' or num >= '30');
使用Q就可以写成:
from django.db.models import Q
from login.models import Order
#...
Order.objects.get(
Q(id >= 20) & (id <= 100),
Q(num <= 20) | (num >= 30)
)
##Django中想验证表单提交是否格式正确需要用到Form中的哪个函数?
is_valid()
函数方法,用于检查表单提交是否正确。
##Django取消级联删除
这个文档写的比较清楚:
user = models.ForeignKey(User, blank=True, null=True, on_delete=models.SET_NULL)
并且SET_NULL
只有在null
为True
的时候,才可以使用。
##Django中如何在Model保存前做一定的固定操作,比如写一句日志?
关键词: 信号
利用Django
的Model
的Signal Dispatcher
, 通过django.db.models.signals.pre_save()
方法,在事件发生前,发射触发信号,这一切都被调度中的receiver
方法深藏功与名的保存了。
信号的处理一般都写在Model
中,举个例子:
import logging
from django.db import models
from django.db.models.signals import pre_save
from django.dispatch import receiver
class Order(models.Model):
# ...
logger = logging.getLogger(__name__)
@receiver(pre_save, sender=Order)
def pre_save_handler(sender, **kwargs):
# 我们可以在Order这个Model保存之前尽情玩耍
logger.debug("{},{}".format(sender, **kwargs))
print 'fuck universe'
这样应该就实现了题中的要求,类似的方法还有比如pre_init
是在Model
实例之前会触发,post_init
在实例之后触发,同理就是pre_save
和post_save
了。
##Django中如何读取和保存session,整个session的运行机制是什么。
说到session
的运行机制,就一定要先说一下cookie
这一段信息。一般情况下cookies
都是我们的浏览器生成的(显然可以人为修改),用于服务器对户进行筛选和维护,但是这个听上去很好吃的东西,能存的东西有点少而且容易被别人利用。这时候基于cookies
的session
的意义就比较明显了,在客户端的cookies
中我们只保存session id
,而将完整信息以加密信息的形式保存到服务器端,这样服务器可以根据session id
相对安全的在数据库中查询用户的更细致的信息和状态。
在Django中session
和cookies
的操作方法一样,如下:
# 保存session
request.session['order_id'] = order_id
# 删除session
del request.session['order_id']
# 读取session
session.get('order_id', False)